“最长木拱廊桥”毁于一旦,文物保护没有后悔药

添加时间:2022-08-10 10:13:32

来源:

浏览:

     古廊桥被烧毁坍塌,带走了其历史积淀的文化价值以及周边百姓祖祖辈辈的感情寄托。希望一桩引发公众心痛的古建文物损毁事件,能够警示更多地方加强对古建文物的日常维保工作,减少因疏忽或漏洞而引发灭顶之灾的可能性。

  8月6日晚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内现存最长木拱廊桥——始建于北宋,距今已超过900年的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发大火,桥体被烧毁坍塌,幸无人员伤亡。目前,当地已成立处置工作小组,公安部门介入调查起火原因,当地启动万安桥修复工作。

  视频中,熊熊燃烧的烈火映照着参与灭火居民一个个无助的身影,让人隔着屏幕都感到痛惜……有网友说,“很心痛,第一次知道你却是在你毁灭的时候。”

  类似古建文物被毁于火灾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发生。近几年来,“亚洲第一廊桥”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被烧毁;“亚洲第一高斗拱木塔”四川绵竹九龙镇灵官楼被大火吞噬;“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村落”云南临沧翁丁老寨,几乎整村被烧毁……此外,丽江古城、凤凰古城等也都不止一次遭遇过不同程度火灾。

  “纵然历经千百年岁月洗礼,却抵挡不了一次消防疏忽和漏洞”。主体为木质结构的古建筑,通常耐火等级较低,一旦起火极易迅速蔓延。用火用电不规范、电气线路老化或故障,以及消防设施配备不足、损坏等,是不少古建火灾的共性因素。而这些都共同指向了有关方面和人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与力度不足,比如,据报道,有的古城“消防栓全都没水”。

  目前,万安桥的起火原因还在调查中。不论因何原因所致,这座重建于1954年的古廊桥被烧毁坍塌,带走了其历史积淀的文化价值以及周边百姓祖祖辈辈的感情寄托。原汁原味的文物,毁一件就少一件。这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: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如此脆弱,那些尚未进入公众视野、分散在广大乡村的文化遗产、历史遗存,又该如何保护和延续?

  未雨绸缪,说易行难。从口号变为行动,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,特别是要因地制宜、一物一策地制定和实施维保方案。令人尴尬的是,在一些地方,对文物保护的短视、功利现象不在少数。当需要发展文旅产业或申报某头衔、保护名录时,一些地方把文物建筑当作地方名片、宝贝;达成目的后,则逐渐疏于管理。

  “保护、传承、利用”,文保工作,保护在先。近年来,“文博+科技”让不少地方的文物突破时空成为活起来的“顶流”,这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。比如,数字、遥感等技术应用,能否为古建文物的火灾、雷击、洪水、结构异常等提供预警信息以及辅助应急处置?一些地方此前探索尝试的“司法+保险”模式,融合了司法、企业等诸多优势力量与资源,为保护文物古建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,此类实践经验值得继续深化拓展并相互交流借鉴。

  与此同时,最接近古建文物甚至生活在其周边的普通百姓,也是参与、支持文保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基层力量。提高消防意识、规范用火用电、行使好监督权等,都是一种积极参与。

  当前,我国对不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进行了资料保存,也拥有修复、重建的能力。但必须看到,修复或重建后的古建文物,其人文、历史价值往往大打折扣。不少高龄中式古建是建筑,也是风景,承载着沧桑岁月中代代相传的民族情感,这恰恰是文物的意义所在。

  在脆弱的古建文物面前,我们真的没有后悔药。希望一桩引发公众心痛的古建文物损毁事件,能够警示更多地方加强对古建文物的日常维保工作,减少因疏忽或漏洞而引发灭顶之灾的可能性。

  保护好我们身边的古建文物,把它们妥妥地交给我们的子孙后代,是今天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。


noet 自定义字段
用户名 Name
评论 Comment

联系我们

/ CONTACT US

地 址: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院内

邮政编码:100031

电 话:010-63076361

传 真:010-63076361

手机:010-67093141

邮 箱:cybysy@sina.cn

投诉邮 箱:cybysy@sina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