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寻“伪好物”的价值与精彩

添加时间:2023-02-28 10:59:05

来源:

浏览:

  前不久,“桃源何处──馆藏仇英《桃源仙境图》特展”在天津博物馆开展。在展览上,除仇英代表性作品之一《桃源仙境图》和仇英老师周臣的《香山九老图》外,还展出了两幅仇英(款)“伪好物”,分别为仇英(款)《玉阳洞天图》卷和仇英(款)《清明上河图》卷。

  自古以来,中国文人一直有临摹、复制书画的传统,其中不乏艺术珍品,被北宋大书画收藏家米芾称之为“伪好物”。这类复制品除了具备高水平艺术价值外,也对我国书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。今天,随着数字技术、印刷技术的发展,高精度的书画复制品,亦在文博、教学、收藏等领域发挥作用。为探寻“伪好物”的价值与精彩,记者采访了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和天津美院中国画学院刘金库教授。

  “伪好物”与“苏州片”

  什么是“伪好物”?简单来说就是后来者临摹前人的作品,其中艺术水平比较高的作品。 “伪好物”一词源自北宋大书画收藏家米芾对一件传为钟繇《黄庭经》的评价。他认为这件作品虽然不是真迹,是唐代摹本,但肯定这件摹本的艺术价值。

  此次“桃源何处──馆藏仇英《桃源仙境图》特展”中仇英(款)《玉阳洞天图》卷和仇英(款)《清明上河图》卷,是两件明代“苏州片”中的佳品,无论从史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考量,都足以称得上“伪好物”。

  天津美院中国画学院刘金库教授,对书画鉴定与修复有着多年研究,他介绍:从书面意思来理解“伪好物”三个字,可以分成两部分,首先“伪”是不真,不是真迹;其次,“好物”是“好东西”,质量好。深挖一下它的内涵,“伪好物”有两层意思,一是好的摹本,比如冯承素摹王羲之的《兰亭集序》,二是托名人款的好作品,比如“苏州片”中的一部分精品,虽然不知道真实的作者是谁,但是作品艺术水平之高,使其足以成为清朝皇宫和文人雅士的藏品。

  “苏州片”又名“苏州造”,是指明清时期以苏州为中心的民间作坊制作的商业性书画伪品。这类作品大多绘制于绢上,常托以唐、宋、元代著名画家以及明代仇英之名,以绘画、题跋、鉴藏家印鉴等多种元素相结合的形式作伪,亦有真伪相参者,以牟取利润。

  谈到“苏州片”的出现,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介绍:明清时期,苏州一带经济和文化较为繁荣,当时民间收藏风气很重,所以当地出现了大量的仿制画的制作销售中心,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广东大芬村。这些作坊大规模地仿制古代有价值的画,这种民间产业从明代一直到清代都很繁荣,到了民国时期也有。“苏州片”画工比较精细,吴门画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、文徵明、唐寅、仇英、张宏等名家,均属吴郡(今苏州)人。苏州一带的这些画师和画工,一般都有很好的师承,也都有很好的学习机会,再加上产业化生产,所以“苏州片”尤其是善于仿制精细工笔画,比如仇英的作品是“苏州片”的主要仿造对象,还有宋元时期的工笔画也是仿制对象。当时,在民间有“家家唐伯虎,户户宣德炉”的状态,懂艺术的不懂艺术的,家里都得买点艺术品,“苏州片”的销售,不乏“以假充真”,但也有人是知假买假、专门买仿制品,这些仿制品的艺术价值也是颇高的,价格不菲。当然,“苏州片”的水平也有高下之分,比如这次展出的仇英(款)《玉阳洞天图》卷和仇英(款)《清明上河图》卷,二者虽然都是“苏州片”中的佳品,但个人认为,《玉阳洞天图》卷的艺术水平要更高,更接近仇英的笔法,属于“高仿”。

  “伪好物”影响了中国书画史发展

  “纸寿千年,绢寿八百。‘传移模写’是中国历代保存重要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手段。” 刘金库教授说,“传移模写,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《古画品录》,是六法之一,指的是临摹作品。传世到今天的我国古代艺术作品,其中很多都是更为古老作品的摹本,比如说王羲之的书法,传世的没有真迹了,包括市场上和博物馆当中的,大多是唐代的摹本和宋代的摹本。正是因为这些临摹作品,我们才能较为直观地了解更古老的书画历史和技法风格。”

  刘金库介绍:临和摹是不同的概念。第一种是临,临分对临和背临。对临是把原作或者底稿放在旁边,对照进行书写或绘画。背临,是作画者对原作品比较熟悉,可以凭记忆临摹。摹是用薄纸(绢)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。唐代发展出响拓技术,先勾勒出轮廓,再填色。比如说我们这次看到的天津博物馆的仇英(款)《清明上河图》卷,它有一个粉本底稿。底稿也不一定是仇英的原作,可能就是一个绘画水平相对比较高的人起的底稿。

  传世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有多个版本,大致可以区分为3大系统。分别是:北宋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、明代仇英的“仇英本”和清代宫廷画家的“清院本”。谈到此次展出的“苏州片”仇英(款)《清明上河图》卷,刘金库表示:仇英本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桥是石桥,此次展出的“苏州片”版本中的桥也是石桥。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张择端真迹《清明上河图》,其图中全都是木桥。因为在宋代,石桥已经出现,但是技术还没有木桥的发达,且木桥较容易维修,所以,北宋东京主要以木桥为主。仇英本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仇英参照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结构,加之以自己的想象,以苏州城风貌为蓝本创作的。明代苏州石桥已经很常见了,所以仇英本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皆为石桥。而且,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,仇英并没有见过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他很可能是根据文献文字描述的内容来进行创作的。

  “相传,当年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真迹与多款不同版本《清明上河图》被放置在东北博物馆的仓库中,杨仁恺先生在鉴定时,指着唯一的木桥版本说‘这个木桥的是真迹’。” 刘金库说。

  在今天看来,“苏州片”这类书画复制品,对研究我国古代书画,有着怎样的意义?

  刘金库教授表示:“在我看来,‘苏州片’最大的影响是对于清朝绘画风格的影响。这类作品不仅在鉴藏圈中传观,被名人题跋,清代更入藏宫廷,宫廷画家临摹‘苏州片’,直接影响到院体绘画风格的形成。比如,清朝乾隆皇帝曾要求宫廷画师临摹‘苏州片’中的《汉宫春晓图》《清明上河图》等,而我们看由宫廷画师创作的《康熙南巡图》《乾隆南巡图》,其对宏大事件和宏大场景的构图、描绘是在以往朝代宫廷绘画中不多见的。这种对宏大叙事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,一定程度上来说,就是清宫廷画师通过临摹‘苏州片’训练技法得来的。”

  “‘苏州片’给后世艺术史带来的第二个影响就是‘文人作伪’或是‘文人参与’。有很多书画水平、文化修养很高的人,他有本职的工作,比如是个地方官员,为了一些经济利益等原因,去做名人托款的书画。现在市场上有的‘苏州片’价格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原因也是在这,你不知道是谁画的,但是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都很高。以至于近现代,一些文化名人也热衷于仿作。比如张大千,他仿的画,有的比真迹拍卖价格还高。”

  现代高清复制品在多领域发挥作用

  上周日,因文物保护要求,天津博物馆“再现高峰──馆藏宋元时期文物精品特展”调陈,其中《雪景寒林图》由原件替换为复制件。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,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运用,古书画复制有了很多新的技术,也在文博、教学、收藏等领域发挥更多的作用。

  马驰馆长表示:现代书画复制技术的进步对于文物保护的意义很大。文物保存是尽可能的恒温恒湿,减少移动。尤其是古书画文物,对光照、温湿度十分敏感,不能长时间进行展出,通常一次展期只有一至三个月,部分文物展出后,要回到库房休眠数年,才能再次与观众见面。古书画复制,经历了必须得由人去临摹下来,到后来有了木板水印,再到现当代照相、印刷技术的不断更迭,如今我们已经可以利用数字技术,去存储文物数字信息,复制时无需再移动文物,直接可以调取数字文件。而且最新的复制技术,已经基本上可以把原作的那种质感进行高度还原。

  此外,马驰认为,现代书画复制技术在艺术传播和艺术教育领域,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。比如观众参观了《雪景寒林图》《桃源仙境图》,特别喜欢,可以买一份复制品挂在家里。在现代书画复制技术出现之前,这是不可想象的。以传统临摹方式复制的书画作品,其价格也是相当高昂的,明清时期的“苏州片”也不是一般老百姓买得起的。此外,中国书画教学,临摹一直是重要的环节。现在老师可以将一张等比例的名画复制品挂在教室里,让学生们临摹,复制品可以特别清晰地展示原作细节,学生也可以近距离观看。原来根本就没有这种条件,比如宋明清时期,一般家庭出身的学生根本见不到名人字画真迹,见到的“苏州片”很可能是低端仿品,与原作的差距非常远了。后来,有了印刷画册,图画照片也可能不太清晰或者并不是原尺寸。如今,基本上都能把复制品做得跟原大一样,画面纤毫毕现,给学生和研究者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,也让中国传统文化被更好的、更有效的传播。


noet 自定义字段
用户名 Name
评论 Comment

联系我们

/ CONTACT US

地 址: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院内

邮政编码:100031

电 话:010-63076361

传 真:010-63076361

手机:010-67093141

邮 箱:cybysy@sina.cn

投诉邮 箱:cybysy@sina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