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文化人“跨界”商业空间

添加时间:2023-06-13 12:55:48

来源:

浏览:

  上海的商业空间玩法一直十分多变,而如今,有一批文化人介入实体运营,让空间充满了更多可能性。

  他们中,有的此前是话剧、音乐剧团队,有的是线上漫画品牌,却都采取租下商业空间的大手笔,第一次跨界实体商业。文化人自带丰富的专业内容,他们会给实体商业空间带来哪些新启示?

  当线上漫画运营实体空间

  踏入上海中心大厦B1层,只见高饱和的橘色与蓝色交织,年轻、时尚、趣味的氛围感扑面而来。

  在这个1900多平方米的空间中,有湘菜馆、快闪展览空间、书店、咖啡店和一个可容纳150个座位的小剧场。所有这些店铺,都来自一个此前从未踏足过实体商业的线上漫画品牌:混知。

  “为什么上海不叫下海?”有人用趣味漫画的形式,对知识进行科普,这就是“混知”创始人陈磊。

  2014年,陈磊的漫画《那个你不太熟悉的孔老夫子》在网上发布,一炮而红。同年,系列漫画《如果东周列国是一个班级,这事儿就好理解了》进一步吸粉。他把复杂的东周列国比喻成班主任带着一帮熊孩子,周天子比喻为班主任,齐国比喻为“高富帅”学生小齐,几个学霸轮番登场,打打闹闹,漫画妙趣横生,让读者迅速理解了东周列国的历史概况。从此,混知致力于用漫画普及各类知识,画风诙谐幽默,说理深入浅出,出版物销量超3000万册。

  如今,当实体商业纷纷拥抱线上,在线上如鱼得水的混知,为啥反过来布局实体商业呢?

  混知上海中心空间负责人说,混知一条漫画可以1小时内有10万+阅读量、一天内后台留言上万条,但他们起初并不知道自己的读者是谁,“谁在跟我们说话?”

  第一次把线上漫画集结成线下出版物,混知开始了全国签售会,结果来的人大多是小朋友,这让团队十分惊讶。

  “我们起初的选题策划没有考虑过小朋友。”团队工作人员解释,意识到这点后,他们开始更加小心,出版物的内容减少谐音梗,微调语言风格,用词更加严谨,和线上作品有所区别。

  线下活动多了,团队发现每次去各地布展、搞活动,混知的摊位前总是排起长队,对文化空间有很高的诉求。再加上团队希望与读者面对面沟通,了解自己的受众,拓展更多可能性,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:不如自己来运营一个文化空间。

  是书店,更是知识主题空间

  一个漫画品牌,如何打造实体空间呢?

  湘菜馆,几乎整面墙都刷满了混知漫画的内容。吃个饭,顺便了解一下东周列国的历史。喝杯酒,顺便看一下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的区别。餐厅墙面的图案还会定期更换。

  混知书店和咖啡馆地方较大,入口处,“半小时漫画”柜台陈列了30余种系列图书,如《半小时漫画中国史》《半小时漫画经济学》《半小时漫画世界名著》等。书架上提供了一份生活实用类的“混知书单”,也会定期更换,如《懒人减肥法》《社恐生存指南》。

  点一杯咖啡,揭开咖啡杯上“一切不明白,从此撕开”的标签,内藏咖啡或茶饮的小知识。比如发酵是怎么一回事?几幅漫画讲得深入浅出。

  哪怕只是在书店闲逛,也会被陈列墙上各种挂画吸引,“30秒记住喀斯特地貌”“30秒记住河西走廊”,一张画就是一个知识点。另外还有一些文创周边,如拼图、汽车模型、音乐器材等,处处融入知识设计的细节。

  在“混知小宇宙”区域,可以通过电子屏幕,设计专属于自己的头像,并当场打印成徽章,也可将图案印到文创产品上,成为独一无二的礼品。

  “混知快闪空间”定期举办各类小展览。咖啡馆尽头的“混知小剧场”有各种演出,如每周五中午的疗愈音乐会,由“耳界”团队打造,颇受陆家嘴白领们的欢迎。两三百元的门票,几乎每周售空,有人甚至直接订了一个季度票,就为了每周五中午能睡个好觉。另有不定期的亲子剧场、公益脱口秀、图书签售会等。空闲时,小剧场也可供企业举办发布会、团建、年会等活动。

  运营文化类书店、咖啡店、小剧场实属自然,混知为什么还要开餐馆呢?

  负责人坦言,一方面文化场馆未必赚钱,餐馆有利益取舍的价值。另一方面,在日常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中,无处不在地传播知识,饮食本也是题中之义。

  起初,混知想过与成熟的餐饮团队合作,比较省事。但在磨合过程中,他们发现自己的运营思维与传统餐饮企业不同。举办文化活动是否会干扰正常的餐厅运营?文化类植入是否会影响菜品的设计乃至成本控制?

  “如果是两家公司,彼此很容易有分歧。”混知空间运营负责人说,如果是一家企业,餐馆、书店、咖啡店、剧场甚至可以完全打通运作。

  比如企业制定团建内容,可以先在小剧场举办宣讲活动,随后去餐馆吃午餐,下午在咖啡厅举办沙龙课程,还能定制文创礼品,“一条龙”文化服务全部打通。

  这样的运营思维,并非单一的传统餐馆、传统剧场所能做到。

  对传统餐馆而言,大幅墙面的文化内容设计、各类空间里的平面设计等,如果定期更换,需要承担不小的设计成本,这笔钱还不如用在菜品这样的“刀刃”上。但混知团队本就自带文化内容,跨界做实体,反倒常做常新。

  咖啡店、书店,包括其中的乐器区、儿童区,处处充满知识点植入、漫画植入,可以说没有一处墙角是闲置的。传统书店、咖啡店若想这样做,要么聘请专业的文案和插画人才量身定做,要么高价购买第三方内容版权,从成本来看,不划算。但混知自带内容,与其说这是一个文化空间,不如说是用脉络化、娱乐化、漫画化方式,构建了一个线下知识主题空间。

  文化人跨界实体,或许能为市场提供打破维度的新思路。

  戏剧制作人,也是大堂经理

  如今,上海的演艺新空间激发了各种演出新样式,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愚园路,有一处特别的酒吧剧场。

  酒吧名为斯派克特俱乐部,每周四至周日晚上,这里有一部驻场音乐秀上演,运营方为华人文化旗下的线下文娱团队华人梦想。简单来说,他们为一部音乐剧,限时运营起一间酒吧。

  中文版音乐剧《谋杀歌谣》来自外百老汇经典剧目,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酒吧的悬疑恋爱故事。中文版上演已有5年,此前一直在剧场演出,把剧场布置成酒吧。

  酒吧里亮相的第六版《谋杀歌谣》和剧场版几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产品。“音乐剧发生在一个真实营业的酒吧里。”华人梦想CEO陈西加说,它甚至无需刻意营造“沉浸式”,它本身就是真实的现场。

  为了让观众更快入戏,作品从戏剧、音乐层面做了调性调整。整个酒吧即舞台,观众可以随处找地方站或坐。演出时,人们可以保持在酒吧中的所有习惯,放松、娱乐、社交、喝酒、聊天,都是被允许的,观众其实也是这个音乐剧中自然而然的“群演”。主演一边演戏,一边在间隙和顾客聊天,甚至为点单的客人调酒。还有一些情节,主演会主动与观众互动,或让观众一起参与剧情。

  真实的现场与音乐剧的空间直接重叠。它比沉浸式演出更进一步,舞台细节无需刻意设计,演员动线无需刻意设计,环境氛围是真实的,故事现场是真实的,这在观演模式上是一种突破。

  陈西加说,华人梦想此前一直专注于大制作,如《妈妈咪呀》等剧。然而如今,内容永远为王,但不能只有内容。剧院是有限的,场所内容被限定了,演出频次也被限定了。文化演出如何与文旅板块、各类实体空间场景深入融合,需要更多跨界创新。

  比如,小到一间餐厅、一栋商厦,大到整个文化园区、文旅小镇,都可以成为演出现场。陈西加总结这种模式,是“以戏剧为内核,但脱离了原本戏剧的场景,假借其他模式,让收入端更加丰富,来的人也更加多元”,观众可以有自己的玩法,主演是和观众一起在完成一个新品类。

  这帮戏剧人为此调研了愚园路周边所有的酒吧,不断学习和提升,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。比如说,《谋杀歌谣》依然采取购票方式入场,酒饮另算,以此保证每天的收入。因而消费者多是剧迷,有的观众已经来“二刷”“三刷”,就是为剧目而来,点酒饮的客人其实并不多。未来,团队希望可以有更多元化的收入,那就意味着有更多非剧迷与剧迷“混搭”同场。

  在剧院全天度假

  华人梦想另一个创新尝试是新增“餐饮秀”板块。

  九棵树(上海)未来艺术中心,周末驻场演出儿童剧《宫里来了只大恐龙》成为爆款。在戏中,恐龙和厨师比拼厨艺,每一道菜都由台下的小朋友和家长试吃并打分。

  对戏剧人来说,这个剧目的难度在于一边设计剧本怎么互动,一边还要研究菜品和上菜流程。上什么菜经过多轮筛选,结果发现葱油饼、拉面等更适合用作表演,也更加亲民。每道菜什么时候进保温箱,什么时候上锅,如何摆盘,流程十分专业,团队为此特意邀请厨师前来培训。

  该剧戏剧执行制作人笑说:“我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大堂经理。”原来在剧中,她需要主抠餐饮流程。舞台监制负责招呼客人。每一组执行导演都要确认各自的菜是否准备好,有问题及时补上。

  九棵树地方较大,包含多个演艺空间,其本质还是举办常规演出。华人梦想负责九棵树周末的所有运营内容。陈西加说:“我们想打造一个24小时剧场的概念。”传统的大剧院一般白天是空的,晚上才有一两场演出,空间利用率较低。但如果把剧院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兼容商业、展览、互动,从早到晚都可以植入内容。

  比如上午看展览,下午进行探秘寻宝、亲子游戏,晚上可以选择看脱口秀、戏剧、露天电影,深夜有LIVEHOUSE、酒吧演出等。在九棵树的大草坪,还能组织瑜伽、跑步等活动,让周末生活的每一部分都能和场地发生联系,打造微度假观剧模式。

  她算了一笔账,以2022年上海市营业性演出数据来看,全市营业性演出约31000场,其中50家剧院、74个专业剧场共举办演出近6000场。其余场次从哪儿来?各类演出新空间、多业态融合的演艺新场景拓宽了市场,这是未来大势所趋。如何破圈吸引更多人观看演出,新场景有更多新玩法。

  比如,一些电影院也在谋求多元创新,与密室逃脱、剧本杀合作,甚至邀请小剧场到电影院演出,用公共空间做VR剧等。各类公共空间可以叠加更多功能坪效。比如购物空间,拿出一部分成为早C晚A(早上咖啡晚上酒吧)小剧场。各类小空间的尝试,让演出空间从粗放型增长向精细化、垂直领域更加细分。

  “过不了多久,大家就会发现商业业态在发生改变。”陈西加说,“我周围原本与实体商业没关系的人,开始陆续入场。物业人、戏剧人、策展人、漫画人涌入实体商业空间,并不稀奇。”

  文化人下场,和传统商业人思维略有不同。他们更在乎内容,更希望借助新场景,在内容上实现赢利。无论他们是否会成功,是否可持续,目前的试水带来新意境,激发活跃力、创造力,值得期待。

  专家对话

  未来商业体,是兴趣与社交的大本营

  TX年轻力中心一直是上海的潮流地标。与传统商场不同,其打造的“策展型零售”模式一直让它保持新鲜感、独特性。欢迎自带社群属性的店铺;每一家店的空间布置都像艺术展览,而非单纯的商品陈列;空间开放,彼此融合,并且可以随时切换品牌,保持新鲜血液……年轻力中心所属盈展集团主席司徒文聪,在商业领域有自己独特的洞察。他是怎么理解这一波文化人跨界实体商业的现象?

  记者:文化人运营实体商业空间,是否有他们独特的思维?

  司徒文聪:我觉得依然符合近几年我对年轻人商业消费习惯的观察。我总结为3个点:兴趣、社交、消费。

  先说兴趣。过去,购物、吃饭、看话剧,这三件事是分开的。但现在未必。

  最大的冲击是购物。网购如此方便,为什么一定要出门呢?这一代年轻人,互联网能解决的事情,一定首选互联网。因此如果一家店铺什么都不做,就把一双鞋放在店里,年轻人往往不会埋单。他们的消费行为有别于父母一代,不能简单把商品陈列出来。

  他们出门的驱动力来自什么?兴趣和社交。实体商业想吸引年轻人,必须找到他们喜欢什么。而人会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同类,寻找社群的归属感,所以兴趣引发的文化现象,必然伴随社交。

  聪明的做法是把兴趣爱好相似的同一类人群,拉到同一个空间进行社交。混知漫画和音乐剧酒吧体现得非常明显,他们不是简单让人买书、吃饭、看剧,到达现场、沉浸的人都是志同道合、有类似兴趣偏好的人。通过兴趣转化成社交场景,而社交即消费。

  记者:社交怎么转化成消费,让商业空间实现很好的运营,这似乎并不容易,您的心得是什么?

  司徒文聪:比如说卖文创产品,T恤衫上需要设计图案。如果不知道消费者的偏好,你连印什么图案都没有头绪。而现在可以非常精确,比如博物馆举办考古类展览,印上相关文物、展品的LOGO图案,很容易吸引感兴趣的人买T恤衫。在这个场景里,其他无关的东西可能就不太好卖。

  同理,假设我是混知的受众,从小看混知的知识漫画,对它很有感情,那么混知运营的空间,正是为我量身定做,去逛一圈容易有消费冲动,买书、买文创产品,不仅有一种物品的获得感,还有情绪上的满足感、身份上的归属感。

  现在有些传统大型超市品牌,号称拥有900万注册会员,可这些会员其实是无效数据,他们该网购还是网购。如果习惯超市购物,不是会员也不影响这群人来购物。因此会员提供的信息大多是无效的,无法增加转化率。

  但反之,如果一个平台,凝聚起3000个喜欢天文的会员,定向推送他们与天文相关的产品、器材、文旅、活动等,很容易吸引他们购买。这3000个会员就是有效会员,兴趣爱好集成一个有身份认同感的社交环境,继而转化成消费。

  记者:传统商业追求百分百满租率。但您似乎强调留白?

  司徒文聪:TX年轻力中心开业以来,一直保持75%为品牌租赁空间,25%留白,为新内容、新变化留足空间。年轻人的兴趣一直在变化,他们追求多元化和新鲜感。这就是我们提出策展型零售的内涵。做策展、快闪店、音乐节、艺术活动等,这些短期可变的行为,反而让空间保持了新鲜度。

  传统商业空间的做法与之相反,比如把好位置签约给一个当下流行的大众品牌,直接签10年租约。看起来省事,但如果这个品牌10年内走向衰败,那么这个商场空间也会逐渐凋敝,变得“老土”,不再有魅力。

  记者:我观察到,你们一楼的咖啡店几乎全部换新了,是否也是社群角度的考量?

  司徒文聪:对连锁店来说,创新不是重点,它们更希望快速开店,巴不得一个城市一下子铺开几千家,所以它们更在乎规模化、连锁化、标准化,而不是经营社群。

  但独立品牌店不同,为了让一家店活下去,内容必须有创新、有腔调,必须黏住固定粉丝。他们会讲故事、营造社交场景、苦心经营社群,所以我们更喜欢独立品牌。

  当然,有些连锁品牌,在我们这里会单独开一条线。关键在于店铺有没有这样的创新态度,是否符合我们的理念。比如一家咖啡店老板十分喜欢篮球,他的咖啡店就会带来篮球社群。

  从这个角度,可以很好理解文化人跨界的优势,他们的内容自带剧迷、自带书迷、自带粉丝,本来就有共同兴趣偏好的社群,如今被拉到一个实体空间里,转化很容易发生。作为商场的甲方,我喜欢找这样的乙方,他们带来的是高效转化的特定社群,这是未来大势所趋。

  所以,无论创新形式是什么,成功商业体的定位内核是不变的——成为年轻人社交场景的孵化器、兴趣爱好的大本营。


noet 自定义字段
用户名 Name
评论 Comment

联系我们

/ CONTACT US

地 址: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院内

邮政编码:100031

电 话:010-63076361

传 真:010-63076361

手机:010-67093141

邮 箱:cybysy@sina.cn

投诉邮 箱:cybysy@sina.cn